各院(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带动全校广大青年学生了解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响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号召。校团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25年首都师范大学“新青寒假行”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一、实践时间
2025年1月—2月
二、实践对象
首都师范大学全体学生,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其中,“团团学知行”和“团团研知行”为团队项目,每个团队不超过5人,鼓励跨专业、跨年级、跨院(系)组队参与;其余项目均为个人项目。
三、活动内容
(一)团中央“返家乡”实践活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政务实践、企业实践、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等形式将书本知识与群众实践进一步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化能力,贡献青春智慧,服务家乡建设。报名方式见:https://mp.weixin.qq.com/s/d5_B4AwNLga-ghsWeT9URw。
联系人:胡锦昊(可通过企业微信联系)
(二)团团学知行
面向学校全日制在读本专科生开展。选择“青声讲理论”“青行中轴线”“青研绘发展”三个模块之一开展。
1.青声讲理论: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教育家精神”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共六个维度录制主题微团课。微团课应聚焦教育家精神内核,以青年视角讲述杰出教育者故事、师生温暖互动、青年实践行动等内容,探讨教育家精神生动内涵,以“教育家何为”到“青年何为”,讲述青年在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助力青年成长成才中的内在逻辑与生动实践。
模块一联系人:吕尚怡(可通过企业微信联系)
2.青行中轴线:聚焦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围绕助力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到北京中轴线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调研,以青春视角讲述北京中轴线文化,产出形成散文诗歌、原创歌曲、美术插画作品、新媒体作品等实践成果。
3.青研绘发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深挖中国式现代化在家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家乡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变化,形成调研报告,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模块二、三联系人:王 皓(可通过企业微信联系)
(三)团团研知行
面向全日制在读研究生开展。选择“足迹”“阅想”“民声”“融汇”四个模块之一开展。
1.足迹:鼓励研究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围绕相关红色历史,依托家乡红色资源或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开展革命基地参访、专题党课学习、前辈党员访谈、革命故事宣讲等活动,并完成心得体会。
2.阅想:鼓励研究生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以多种形式组织假期读书分享会,深入阅读专业相关文献,并形成总结或报告。鼓励选择学科交叉、社会热点、前沿研究等文章或书籍,提升学术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共享与交流,成果以学术随感的形式产出。
3.民声:鼓励研究生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组织研究生实践队深入基层,发挥自身专业特长,通过支教助学、公益科普、文化交流、社区服务等形式参与公共事务,以实际行动回应重点民生问题,贡献青年力量,并完成调研报告。
4.融汇:鼓励研究生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可以采访已就业、创业、升学的优秀校友,也可以采访未来职业规划中的前辈等,围绕话题自行设置访谈主题和提纲,开展线下或线上访谈,近距离感受未来职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升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契合未来多元化发展要求,并凝练成果,形成访谈报告。
联系人:范宇翔(可通过企业微信联系)
(四)团团志愿行
在“春运”期间走进重点站区开展文明指引、秩序维护和旅客帮扶等服务,走进基层街道、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利民服务和文化宣传等内容,在志愿活动中服务社会,展现青年担当。活动报名信息见“首都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中心”公众号。
联系人:郭欣淼(可通过企业微信联系)
(五)团团艺知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挥学校专业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助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学校团委将于寒假开展“团团艺知行”艺术服务项目。指导学生开展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教学服务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基础看护等托管服务。
联系人:姜 洋(可通过企业微信联系)
(六)团团支教行
结合学校“师范”特色,依托学校多学科背景优势,组织有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教学经验的学生,到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开展支教活动。聚焦基础巩固和课后服务两部分内容,提供个性化学习辅导、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在实践中领会“四有”好老师的要义。校团委将组织“晨曦社”前往河南省虞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开展支教活动。
联系人:崔雨华(可通过企业微信联系)
(七)院(系)专项活动
专项活动由各院(系)结合学科优势、专业特色自行设置。
四、工作安排
(一)实践报名审核阶段
学生可参与1-2项实践活动,2024级本科生(除音乐学院)通过良乡校区基础学部申报,不跟随院(系)报名。各项目报名方式如下:
1.参加团中央“返家乡”实践活动的学生在系统上自行完成报名,确认录取后,请各位同学填写“返家乡”信息收集表:
2.参加“团团学知行”“团团研知行”和“院(系)专项活动”的学生需按要求自行组队,各团队负责人从所在院(系)提交《寒假实践活动信息表》(附件1),由院(系)团委审核后于1月15日17:00前将附件1打包提交至校团委:cnutw@cnu.edu.cn。
3.参加“团团志愿行”的学生通过“首都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中心”报名。“团团艺知行”与“团团支教行”已于近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报名通知并完成报名。
(二)实践活动开展阶段
通过审核后的实践项目按既定方案开展实践活动,参与实践的学生应按实践要求做好过程性影像留存、新闻稿撰写、地方媒体联络等宣传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实践成果总结。
(三)实践活动结项阶段
参与实践学生按《寒假实践活动结项材料提交要求》(附件2),于2月20日前将相关实践成果提交至指定邮箱。
(四)实践活动表彰阶段
1.所有参与本年度“新青寒假行”社会实践活动并顺利结项的学生将获得实践证明。
2.活动采用积分制,参加一项活动获得1积分,共设有“团中央‘返家乡’实践活动”“团团学知行”“团团研知行”“团团志愿行”“团团艺知行”“团团支教行”和“院(系)专项活动”七项主题活动,参与同一主题活动最多获1积分;实践报道或成果作品在校级团属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展示的可额外获得1积分,在主流社会媒体发布展示的可额外获得3积分。4积分可获得“优秀参与奖”,5积分可额外获得“师小团”文创。
3.校团委将为学生参与度排名靠前的八个院(系)团委颁发“优秀组织奖”。
五、工作要求
1.提高站位,扩大活动影响覆盖。各院(系)团委要充分认识做好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现实要求与重要意义,把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组织团队和学生主动获取实践地资源支持和媒体支持,进一步扩大实践影响。
2.完善管理,提升活动育人实效。各院(系)团委要加强统筹、周密部署,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和工作力量,为实践团队提供有力支持;要做好活动总结、典型选树、研讨交流等工作,通过主题团日和交流分享活动,总结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经验。
3.守牢底线,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各院(系)团委要将确保安全作为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要按照“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引导团队学生加强安全意识,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实时掌握学生实践动向,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附件:1.寒假实践活动信息表
2.寒假实践活动结项材料提交要求
共青团首都师范大学委员会
2024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