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 发〔2025〕15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引导全校青年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校团委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25年首都师范大学“挺膺担当青春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挺膺担当青春行
二、组织形式
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分为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
(一)个人项目
由学生自主报名、自主参与,以暑期实习实践活动为主。
(二)团队项目
以院(系)为单位组织,鼓励跨专业、跨院(系)组队,充分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由各院(系)团委为每支实践队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带队指导教师,确保学生在各实践环节得到及时引导,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原则上每个团队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每个团队成员数不超过12人。根据实践内容设计、预计产出成果等遴选出院(系)级重点团队和校级重点团队,其余团队为普通团队。鼓励各团队主动联系社会资源,自筹经费开展实践活动。
1.院(系)级重点团队:由各院(系)级团委遴选创新性强、实践性高和能力突出的团队作为院(系)级重点团队。院(系)级重点团队由各院(系)视情况予以一定配套支持。
2.校级重点团队:校团委在院(系)推荐的重点团队基础上评选立项。本年度计划选拔培育40支校级重点团队,并为每支校级重点团队提供3000元经费支持。
三、活动内容
(一)个人项目
学生以个人身份报名参加团中央、团市委或校团委认定的“返家乡”“扬帆计划”“青年实干家计划”等实践活动(具体通知后续关注“首师新青”公众号)。
(二)团队项目
1.“青心铸魂”筑牢思想根基行动
(1)红色文化研习行: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鼓励通过参访英烈故居、革命圣地、红色教育基地、重走抗战路等多样方式,学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体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创新理论宣讲行: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师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讲宣传活动。
2.“青助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行动
(1)绿色发展生态行: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师生开展实地生态调研、环保政策咨询、环保科技创新、环保艺术创作等,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贡献青春智慧,以实际行动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2)区域发展强国行:聚焦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若干区域发展战略,实地调研区域内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社会治理等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形成调研报告和学术文章,以青年视角感悟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成就。
3.“青砺基层”赋能基层发展行动
(1)乡村振兴行:鼓励师生前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文化建设、乡村企业参访、乡村绿色转型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尝试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宣传和文明宣讲等方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综合治理建言献策。可同时申报学生处2025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2)社会治理行:鼓励师生主动回应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街道、进社区,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围绕公共服务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智慧平台搭建、民主协商推进、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开展特色实践服务。
4.“青扬文化”赓续中华文脉行动
(1)非遗保护传承行: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鼓励师生通过参访非遗博物馆、寻访非遗传承人等方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学习传统工艺技法,记录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故事,为文物保护与活态传承提供建设性方案。
(2)文化产品创意行: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深入博物馆、文化宫、非遗工坊等地调研后,融合文物样式、传统纹样、非遗作品、节气习俗等元素设计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以青年创意激活文化基因,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化表达。
5.“青智赋能”助推新质生产力行动
(1)新产业探访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和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领域,鼓励师生前往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与专精特新企业,通过生产线跟岗实训、核心技术研发访等方式,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2)新发展助力行:聚焦新质生产力蓄能起势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鼓励师生以“挑战杯”“大创赛”等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为牵引,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合作、校际协同、校内联动等方式,加强政策学习研讨、企业走访调研、成果测试优化、合作机制构建,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6.“青聚同心”促进团结进步行动
(1)大国边疆行:鼓励师生前往我国2.2万公里长陆地边界线上的边境城镇村,联合属地党政军警单位开展重走戍边路、守护国界碑、看望戍边卫士、探访抵边村寨等活动,围绕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国家安全等主题开展实地调研,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民族团结行:鼓励师生前往民族地区,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政策普及等宣讲宣传活动,并以生产劳动、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方式深入考察当地的民风民俗、民生民情和民心民意,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青耕教育”支持基层教育行动
(1)教育改革调研行:鼓励团队成员前往教育一线,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多种科学手段,围绕教育环境评估、教学效果监测、学生需求分析等方面收集真实的一手资料并撰写详实的调研报告,为教育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方向指引。可同时申报教务处“教育强国·百年百校”综合实习实践项目。
(2)服务乡村支教行:鼓励各院(系)派遣具有高度责任感与专业能力的师生团队至教育资源匮乏地区进行教学支援,提供个性化学习辅导、兴趣小组、心理健康教育等,在实践中推动学生深入领会“四有”好老师要求。
8.“揭榜挂帅”专项活动
2025年度暑期社会实践将创新引入“揭榜挂帅”机制,聚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学校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采用“校内单位或校外实践地发榜,学生团队揭榜”的方式,面向全校师生广发“英雄帖”,“揭榜挂帅”榜单见后续详细通知。
9.其他专项活动
专项活动将根据团中央、北京团市委社会实践活动安排,陆续在学校团委官网上发布,请及时关注。
四、工作安排
(一)团队组建申报阶段(5月28日—6月25日)
1.重点团队组织与申报(截止至6月11日)
各院(系)在广泛动员和选拔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特色和学生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在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精心培育1~3支具有鲜明特色、代表性强、社会影响力大的院(系)级重点团队,校团委会对其进一步遴选,形成校级重点团队,择优推荐团队申报市级、国家级社会实践项目或荣誉奖项。
2.普通团队组织与申报(截止至6月25日)
积极开展校内宣传动员工作,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校团委将会择优推荐团队申报市级、国家级社会实践项目或荣誉奖项。
备注:
1.对于跨院组队参赛的项目,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项目的申报单位(默认以学生负责人所在学院单位为准)。
2.材料提交
(1)请各院(系)于6月11日12:00前提交院(系)级重点团队相关材料(附件1、2、3)至邮箱cnushsj@163.com(邮箱不接受未经院系审核的实践队直接投递),邮件主题为“院(系)名+2025暑假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签字盖章的纸质版交至学生活动中心305办公室。
(2)请各院(系)于6月25日17:00前提交院(系)普通团队相关材料(附件1、2、3)至邮箱cnushsj@163.com(邮箱不接受未经院系审核的实践队直接投递),邮件主题为“院(系)名+2025暑假社会实践(普通团队)”。签字盖章的纸质版交至学生活动中心305办公室。
(二)实践培训阶段(6月下旬)
社会实践开展前期,校团委和院(系)团委分别对实践队伍组织培训,对实践注意事项、保险信息填报等进行培训。
(三)出征仪式(7月上旬)
学校组织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介绍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整体工作设计、立项及团队组建情况,宣布重点团队名单。
(四)活动开展阶段(7月—8月)
各参与团队根据实践计划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记录活动亮点、方案设计和活动成果等相关内容,及时报送新闻线索和宣传素材。在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完成资料整理、报告撰写和材料报送工作。
(五)成果提交阶段(9月—10月)
1.实践报告:包括实践内容、取得成果等内容。以PDF格式提交,以“实践报告+学院+团队名称”命名。
2.活动照片:不少于15张。须体现活动开展情况,须有实践团与实践团标志(如院旗)的合影。文件应为JPG、JPEG、PNG格式,不小于1M,每张照片文件以“团队名+实践地+照片内容简介”命名。
3.媒体报道:涵盖实践活动被各级各类媒体平台的报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①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发布的报道(需提供报纸版面扫描件、电视节目录屏文件、广播节目音频文件);②网络媒体: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发布的图文或视频报道(需提供链接及页面截图);③校内媒体:学校官网、校报、校内公众号等平台的相关报道(需提供链接及页面截图)。
提交要求如下:①扫描件格式应为PDF;截图格式应为JPG、JPEG、PNG;音视频格式为MP4、MP3、MOV等常见格式。②按照“媒体名称+报道标题+发布日期+团队名”格式命名。
提交材料时请将所有媒体报道材料整理至一个文件夹,若报道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目录清单。
4.调研报告或学术论文:应围绕实践主题,聚焦实际问题,遵循学术规范,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论证充分。通过深入分析实践中收集的数据与案例,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展现实践成果与学术价值。以PDF格式提交,以“关于XXX的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标题+学院+团队名称”命名。
5.实践视频:视频内容以记录实践过程为主,契合主题,逻辑清晰、表达流畅,时长须不少于3分钟。提交的视频应无水印、横向,为MP4、MOV等常见格式,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1080P),以“实践视频+学院+团队名称”命名。
备注:重点团队须提交第1—3项,第4—5项须选一项提交;普通团队须提交第1项和第2项,第3—5项可选提交。
(六)总结表彰阶段(10月—11月)
各院(系)团委于新学期开学后汇总院(系)所有实践成果报送至学校团委,校团委组织专家召开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评审会,评选首都师范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个人、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并组织召开全校表彰大会。
五、工作要求
(一)从严从实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各院(系)团委要将确保安全作为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要按照“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引导团队学生加强安全意识,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精准建立与参与实践学生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实时掌握学生实践动向,在线组织安全教育,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确保“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各申报团队需要根据附件要求,认真填写实践时间、实践地点、预算资金、指导教师、团队负责人、联系方式、实践对接单位、实践项目内容、安全策划等内容。各院(系)要对各申报团队进行初次审核,并将相关材料提交至校团委进行二次审核、备案和登记。
(二)提前谋划部署,汇集资源突出重点
各院(系)团委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周密部署,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整合资源,畅通校地衔接,结合特色、发挥优势、丰富内容、务实推动,不断总结提炼出实践育人工作中的突出成效和亮点,力争形成“一院一品”的工作格局。敢于打破学科壁垒,加强院(系)间合作共建、信息互联、资源共享、互助共赢,打造有特色、实效深、成效强的具有引领示范效果的优秀实践团队。
(三)积极组织动员,发挥实践成效
各院(系)团委要广泛动员,积极作为,重心下沉,通过团支部发动,精准覆盖,力争让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团队和学生积极参加团中央、团市委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征集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实践影响。
(四)加强媒体宣传,扩大影响覆盖。
各院(系)团委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挖掘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以深入及时的新闻报道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不断挖掘宣传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生动反映社会实践的新进展新气象,吸引、动员和组织更多师生参与。
联 系 人:毛佳鹏、于依鹭、胡锦昊
联系电话:010-68902685
电子邮箱:cnushsj@163.com
联系地址:校团委实践部(学生活动中心305)
附件:1.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项目申报书
2.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项目信息汇总表
3.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共青团首都师范大学委员会
2025年5月28日